台積電再造日本矽島5》台日關係再升級 從企業交流進階到供應鏈合作

「2022 台日科技對話論壇」中,台日產官學界針對半導體議題共同交流。

▲「2022 台日科技對話論壇」中,台日產官學界針對半導體議題共同交流。(圖/陳俊松攝)

50年來,台日合作由垂直的代工關係演變為平行的夥伴關係;台積電進駐熊本,帶動產業鏈對接。雙方科技交流,涉及國家戰略,重要性將有增無減。

曾任自民黨幹事長的甘利明,12月6日以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會長的身分,在「2022年台日科技對話:半導體關鍵技術布局與人才育成論壇」上,針對「日本半導體戰略與台灣」發表演說。

基於經濟安全等考量,日本已決定10年投注至少10兆日圓的長期半導體發展策略,需要企業共同落實,形成產業生態系。他強調半導體供應鏈必須值得信賴,同時從自由、民主、人權等方面來看,台日有共通的價值觀,因此台灣是最佳夥伴。

變化》台日交流 已轉為夥伴關係

台積電決定在熊本設廠後,台日合作關係逐漸受到矚目;事實上,這50年來台灣與日本雖沒有邦交,雙方交流不曾中斷,只是一直「政經分離」、「政冷經熱」。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指出,1990年前的冷戰時期,台日經貿關係受美國影響,無論資本、技術、工業原材料、關鍵零組件到企業經營模式,多半仰賴日本,產品最後銷往美國,形成緊密的台美日三角經貿關係。

到了1991年後的後冷戰時期,出現中國崛起和全球化的兩大趨勢,台日在貿易分工上的關係,開始集中在資通訊產品相關的製造設備、零組件和最終消費財。直到2018年之後,基於經濟安全保障的概念,台日不再是原先上下游的垂直供應鏈關係,而成為並駕齊驅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。

根據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的統計,近10年來,日本投資併購台灣企業數,平均每年約15件。另一方面,台灣投資併購日本企業數,平均每年約9件,雙方互有往來。不像東南亞國家,幾乎一面倒地只有日本投資併購當地企業,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的實力堅強。

台經院研究2所所長花佳正指出,日本青睞台灣企業的原因,最重要的是台灣值得信任。相較於可能變成自己競爭對手的韓國、可能吞噬自己公司的中國,技術能力強、做人又厚道的台灣,於是成為首選;而且在311大地震後,日本更加信任台灣。

台經院的調查研究還發現,約1/3的台日合資企業,即使日方股權過半,也充分信任台灣的團隊,並不介入經營,平時只需要報告一些重大決策和未來發展方向即可。

日本投資台灣企業,對於降低成本也有助益。台灣工研新創協會理事長高繼祖指出,日本企業在日本往往因為必須向關係企業採購,成本居高不下;但如果在海外採購,或由台灣企業進軍日本,就沒有關係企業的包袱,以獲利為重。而且如果和台灣企業合作到中國拓展市場,就能由日本提供品牌、技術、品管,台灣在中國製造、銷售和售後服務,彼此充分分工,降低在中國投資的風險。

產業》綠能與生技 合作案件升溫

至於日本對台投資的產業,原先多半是電子或資通訊產業,但近年來因為台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產業,尤其是離岸風電,日本的腳步落後台灣,因此電力公司、商社等各行各業的廠商,都來台灣投資,希望學會經驗和技術後,應用在日本、甚至其他國家。

生技業也是看好的領域,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執行董事翁麗俐指出,因為日本研發技術先進,創造力強;而研究計畫再往下進行時,在成本、速度等執行力方面,台灣比日本強,雙方形成很好的互補關係。高繼祖也認為,日本創投業者對台灣新創企業有興趣的領域,不外乎是半導體、智慧製造和物流以及生技業。

轉折》鴻海買夏普 凸顯台灣實力

至於台灣投資日本,2016年鴻海入主夏普,可說是轉捩點,因為這樁收購案,讓多數日本人注意到台灣企業的實力。這次台積電在日本設廠,更凸顯出台灣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;同時車用相關領域,可望是未來的重點戰場。

台灣企業投資併購日本企業,可以加快進入市場的速度。台經院助理研究員古芷諼以精成科技為例,通常產品要花許多年才能取得日本車廠的認證,但收購日本PCB業者ELNA後,立刻就能切入日本市場。而且不論是夏普或ELNA,都可以看到台灣協助日本轉虧為盈的經營效率。

近年來台日投資議題尤其夯,原因是基於經濟安全保障的需求,日本企業要分散供應鏈。同時因為日圓貶值,加上台灣一些企業因轉單效應,出口暢旺,賺了不少錢;日本還有高齡少子化、事業無人繼承的老問題,希望傳承技術,於是台灣對日本企業的詢問度大幅升高。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副總經理浦野紀彥說,台灣企業主習慣親自看到工廠再做決定,前兩年疫情期間阻礙了看廠進度,接下來應該會更容易談成併購案。

台灣對日本關注的企業,仍是製造業居多,希望取得相關更精密的技術;最近延伸到新興科技,台灣的電動車和汽車零組件前景看好,因為台灣是特斯拉的供應鏈。日本媒體甚至提出警告,不只是半導體和電子產業,以後日本可能連汽車產業都會被台灣企業逆轉。

台經院指出,台日合作已不再是單一企業、點對點的合作,而是供應鏈的對接。例如日本企業隨台積電在台灣的新竹等科學園區設廠,強化台灣的聚落;在日本筑波,台積電則和日本企業研發新技術;在熊本,台積電設廠也帶動日本半導體產業聚落,形成供應鏈對供應鏈的關係。

▲再生能源是全球共通議題,台日之間在這個領域也互動頻繁。(圖/陳俊松攝)
▲再生能源是全球共通議題,台日之間在這個領域也互動頻繁。(圖/陳俊松攝)

不過,受到日本媒體大肆報導的影響,「台灣有事」對日本企業形成一道陰影。熟悉日本的專家指出,如果一家日本企業有人提出要投資台灣,董事會一定會問他:「台灣沒問題嗎?」如果東南亞有條件差不多的公司,日本企業就可能選擇這家東南亞的公司。

因此如何說服日本企業,讓他們知道機會高於風險,是當務之急。同時李世暉建議好好盤點台灣的產業競爭優勢,並確認日本產業缺的是哪些項目,投其所好,才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。高繼祖也指出,日本軟體業較弱,目前在各種領域的自動化、智慧醫療或長照、金融科技等方面都需要軟體,對台灣業者來說,有很大的發揮空間。

戰略》科技交流升溫 具政治意涵

此外,除了專業的財務顧問公司外,台日之間有許多窗口,包括經濟部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、台日產業技術合作促進會、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台日中小企業合作推動平台、外貿協會等。台灣企業想投資日本,或日本想和台灣溝通時,往往無所適從,並可能導致推動政策時,資源重複或錯置。如果有一個更高層的組織來主導,才可望提升效率。

李世暉指出,近年來政治介入經貿,使得區域經濟整合興起;政治也介入產業,經濟安全保障的需求節節升高,在這種情況下,台日政治互動也開始升溫。未來台日之間經貿和產業交流中,重要的部分有賴政治溝通和解決,而科技合作將成為主流,原因是科技直接影響產業、教育、農業、交通等國家政策。台日科技交流的重要性,將有增無減。
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wealth.com.tw/articles/070f0d23-bf57-42cd-8c3f-e443ef239280